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洪三雄老師授課講義



(點選畫面中央可全螢幕播放)

p.s.下載檔案請至此頁面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文創營宜蘭創意城市之旅(2010/01/17)




活動詳情如上(點選畫面中央可全螢幕瀏覽)

即日起接受報名

報名截止日:2010/01/11(一)

報名表下載

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意者請填妥報名表寄給班代~


p.s.報名者請於2010/1/9(六)上課時統一繳費。


文創研習第三階段(設計與創作)時程表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水過太和茶更香—至善園太和茶會

















由於12/26(六)當日文創研習營有課
學員若想參加可考慮12/27(日)的場次
本活動是完全免費,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欲報名請記得在12/22(二)中午前傳真或電話報名
謝謝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陳階晉老師提供參考文獻


1.Barnhart, Richard M.(班宗華)(1997)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狂邪學派繪畫。故宮文物院刊,15:7(總175):4-17。
2.王耀庭(1995)裝飾性與吉祥意:試說明代宮廷花鳥畫風一隅。呂紀花鳥畫特展:152-165。台北:故宮博物院。
3.石守謙(1996)浙派畫風與貴族品味。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台北:允晨。
4.宋厚楣(1989)元末閩浙畫風與明初浙派之形成(一)。故宮學術季刊,6(4):101-103。
5.宋厚楣(1989)元末閩浙畫風與明初浙派之形成(二):浙派之形成-謝環與戴進。故宮學術季刊,7(1):127-131。
6.林莉娜(1994)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之宮廷繪畫。宮文物院刊,12(5):56-87。
7.林莉娜(1995)明代宮廷繪畫機構制度考。故宮學術季刊,13(1):75-106。
8.高居翰(1997)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1836-1580)。台北:石頭。
9.譚怡令(1995)呂紀花鳥畫及院藏其派作品之探討。呂紀花鳥畫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
10.陳芳妹(1980)戴進研究。台北:故宮博物院。
11.李淑美(1987)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明畫篇二。台北:故宮博物院。
12.陳階晉、賴毓芝(2008)索浙派。台北:故宮博物院。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林莉娜老師提供參考書籍


1.《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圖錄

2.陳捷先《雍正寫真》,遠流出版社,2001

3.林姝,〈從造辦處檔案看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第6期,頁90-119


嵇若昕老師提供參考書籍


1.「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的竹木果核篇與象牙犀角篇。

2. 明清竹刻藝術。嵇若昕,故宮博物院。

    (參考頁面

吳棠海老師提供參考書籍

1. 〈古玉新研系列(11)虺龍紋組裝---看春秋時期的創意美學〉,《震旦》月刊,第461期,2009年12月。
2. 〈古玉新研系列(10)一元多式鳥形佩---看西周時期的創意美學〉,《震旦》月刊,第460期,2009年11月。
3. 〈古玉新研系列(9)玉龍百態---看春秋戰國的創意美學〉,《震旦》月刊,第459期,2009年10月。
4. 〈古玉新研系列(8)空的藝術---看古人以虛襯實的智慧〉,《震旦》月刊,第458期,2009年9月。
5. 〈古玉新研系列(7)形紋的設計---看史前區域文化玉器的風格〉,《震旦》月刊,第457期,2009年8月。
6. 〈古玉新研系列(6)美學風尚---看歷代紋飾的流行與演變〉,《震旦》月刊,第456期,2009年7月。
7. 〈館藏文物研究的新方法-古器物學理論初探〉,《中國博物館》期刊,2009年1月。
8. 《戰國玉器》,震旦文化基金會出版,2007年9月。
9. 《漢代玉器》,震旦文化基金會出版,2005年12月。
10. 《西周玉器》,震旦文化基金會出版,2005年11月。
11.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四》,台北故宮博物院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1995年10月。
12. 〈古玉動物紋飾取象角度試析〉,《故宮文物》月刊,第九卷第十二期,1992年3月。
13. 〈商至漢玉器紋飾的演變〉,《故宮文物》月刊,第八卷第十一期,1991年2月。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游國慶老師的課程補充資訊

 
游國慶老師的e-mail為ching@npm.gov.tw
游老師說"歡迎大家可以寫信與他聯繫"
 
以下書名乃為游國慶老師所建議的書單
 
1. 千古金言話西周
2. 故宮西周金文錄
3. 故宮商代青銅禮器圖錄
4. 商周青銅酒器     
5. 古代中國青銅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6. 文物中國史。香港中華書局,2004。(一套8卷)
7. 中華文明傳真。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一套10冊)
8. 漢字的故事。貓頭鷹出版社,2006。
9. 萬象甲骨文詩畫集。偉靈企業公司出版,2006。
10.禪心妙道。游國慶,佛光緣美術館,2006。
 
p.s.書單1~4皆為故宮博物院出版。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創意城市、創意經濟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城市對談


文化大學於 2009/12/10 主辦「創意城市、創意經濟」對談,邀請來自全球四大洲之創意城市,由這些創意城市所屬國家的駐台代表處,負責文化、教育、經濟之外交官,一同分享家鄉的創意城市經驗。

 

此活動邀請吳靜吉老師主持希望您能撥空參加活動須預先報名請盡量透過線上報名機制。謝謝!

 

相關連結:http://www.sce.pccu.edu.tw/event/2009/1116/

蘇展平老師提供參考書籍


1.天工寶物。嵇若昕,故宮博物院。
   (參考頁面
2.故宮名畫:找感動·找創意。張麗華,台灣商務。
    (參考頁面
3.華麗的清瓷:故宮文物寶藏清瓷篇。李沛澍,龍岡數位文化。
    (參考頁面

==================================
蘇展平老師的e-mail:cpsu2003@yahoo.com.tw
有關瓷器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寫信詢問老師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故宮院徽創作理念說明





·    本標誌取中國天圓地方外圓內方的造形概念為輪廓,象徵中華歷史的悠久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資產,是值得世人珍視文化寶藏。

·    標誌造形要素以商代銅器的對稱獸紋為發想,將饕餮紋採簡潔化、單純、現代的視覺手法來表現。整體造形具先民各族兼併融合的歷史意義,充分傳達出民族文化的莊嚴、穩重之特性,亦能符合現代視覺傳達醒目、獨特的要求!

·    色彩表現以紅褐色為標準色,象徵著陰與陽的調和,具有穩重、典雅、尊榮之特性,亦是文化性很強的色彩。

·    本標誌未來的再生複製性、延展性佳,標誌的應用延展性可表現在應用物上,如包裝或事務用品上,以色彩、明度、色相的變化可發展出很醒目、突出的視覺系統,強化整體的視覺效益。


第一屆文創發展研習營LOGO設計票選


1.活動名稱︰第一屆文創發展研習營LOGO設計票選

2.宗旨目的:為促進各個團隊間創意設計激盪,也為各團隊之後的商品設計暖身,特舉辦此設計活動,可賦予此研習營「文創精神」之識別象徵,並可作為未來相關活動、宣傳、展示及參與學員紀念品之應用。

3.票選辦法:2009/10/31當日出席學員有投票資格,將於課後交流分享時間統一發放一人一張選票,每張選票可勾選出三個LOGO(勾選超過三個即視為廢票),會於現場統計票數並公佈最高票優選者。(若最高票有兩個以上相同票數,則於現場舉手票選出高票為優選)

4.票選結果: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第一屆文創發展研習營LOGO設計徵件









所有設計稿都已放在相簿
請大家有空上去瞧瞧
下週就要票選出第一屆的LOGO囉~
(將於課後交流分享時間進行票選)

也提供上週的投影簡報
想了解各組LOGO設計理念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點選畫面中央可全螢幕播放)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李蕭錕老師課堂補充資訊











坐者何人-李蕭錕禪畫展

展覽日期:2009.11.14~2009.12.13
開放時間:10:00~21:00(免費參觀,週一休館)
開幕茶會:2009.11.15(日)  下午2:00
活動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台北市松隆路327號10樓之1(松山火車站旁)
連絡電話:02-2760-0222

=================================
李蕭錕老師提供參考書籍:

1.色彩學講座。李蕭錕,藝術家出版社。
  (參考頁面
2.山中花開。法頂禪師,探索·三部曲出版社。
  (參考頁面

==================================
老師畫室地址:台北市信義路三段202號10樓

老師的Blog和課堂揮毫照片已新增在Blog側欄
想要下載合照原始大檔案的同學可自行下載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李慧漱老師課堂補充資訊













Robert Kuo展覽暨歡迎酒會 
日期: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時間:晚上7點
地點︰易雅居進口傢具  當代空間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52巷22號

(此歡迎酒會需要有被邀請才能參加,有興趣參加的人請先自行聯繫)

=================================
李慧漱老師提供參考書籍:

1.文創航向新藍海。遠見雜誌,2009年8月號 。
2.園冶。計成。

p.s.《園冶》相關書籍陸續出過幾本(參考頁面),但似乎都已絕版,想入手的人可能得自行找管道了。

侯怡利老師推薦書單


1.書道全集(大陸書局)
2.中國書法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這兩套都是套書,是完整的書法通史。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2009苗栗文藝季-苗栗美食器設計競賽開跑!


出處:www.mlc.gov.tw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首次辦理的「苗栗美食器設計競賽」,自即日起熱烈展開徵件,歡迎全國對文化創意商品設計具有創意能力及經驗之個人、團體、工作室、設計相關系所師生及自由創作者,以苗栗在地工藝素材,設計苗栗縣在地特色食物之器具,期透過跨界創意設計,發揚在地美食特色及工藝文化。

苗栗縣長劉政鴻表示,苗栗是以工藝文化著稱的地方,在隨時變化、前進的文化脈動中,不僅漸漸站穩腳步,發揮在地文化特色,更要將創意設計帶入食器設計,讓苗栗美食更具特色。

本屆設計的主題區分「果器」、「品茗具」、「食具」三類,皆與苗栗縣在地飲食文化息息相關。民以食為天,器皿使用浩繁,然而現代人愈來愈重視生活美學,美食器不只是關於特定食物的器皿或用具,更是重新思考食與物關係的中介,因此,如何透過設計創意,以苗栗在地工藝素材,設計苗栗縣在地特色食物之器具,進而展現出「食物」作為一種體驗美的生活實踐與可能性,是本次競賽的衷心期待。

為鼓勵各界設計菁英與創意高手共襄盛舉,發揮工藝設計巧思,創造出美感、質感及實用兼具之食器,本競賽備有豐富獎金等您來挑戰,冠軍金獎:15萬元;銀獎:10萬元;銅獎:5萬元;凡作品通過評選各組前15名者,另提供每人新台幣2000元材料費補助,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歡迎您一起來饗設計、競才藝!

收件日期:10月26日至11月2日止(每日上午09:00~下午16:30),地點:苗栗縣旅遊服務中心(苗栗市玉清街382之1號)  

活動相關連結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茶相關參考書籍清單


此為廖寶秀老師所提供"茶相關參考書籍清單",以便大家在課餘時間能夠研讀。

  1. 明代茶空間與茶器陳設,317 民98.08頁4-19故宮文物月刊
  2. 茶器瑰寶--康熙宜興胎畫琺瑯折枝花卉302 民97.05頁4-19,故宮文物月刊。
  3. 品茶之道--亞洲茶文化述略301 民97.04頁58-69,故宮文物月刊。
  4. 乾隆皇帝與春風啜茗臺茶舍 , 288 民96.03頁94-108故宮文物月刊。
  5. 山水巡禮--名山、名泉與名茶 , 267 民94.06頁92-103故宮文物月刊。
  6. 乾隆皇帝與焙茶塢244 民92.07,頁46-57,故宮文物月刊。
  7. 清代宮廷喫茶與茶器,233 民91.08頁4-23,故宮文物月刊。
  8.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特展略述,232 民91.07,頁12-19,故宮文物月刊。
  9. 乾隆皇帝與試泉悅性山房,225 民90.12,頁34-45,故宮文物月刊。
  10. 試論宋代紫盞--由「紫泥新品泛春華」談起,201 民88.12,頁4-23,故宮文物月刊。
  11. 中日茶道器用文化之比較--唐宋明三代與日本,201 民88.12,頁4-23,故宮文物月刊。
  12. 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鬪茶歌」著作年代考及鬪茶二三事,145 民84.04,頁98-115故宮文物月刊。
  13. 圭璧相壓疊 積芳莫能加--試論唐代圭璧形餅茶與茶碾102 民80.09,頁50-60,故宮文物月刊。
  14. 陸羽「茶經」中之茶器與現代茶器之比較98 民80.05,頁24-41故宮文物月刊。 
  15. 品茶藝術與情趣,民80.01,《國文天地》68期。
  16. 茶的沖泡方式,民73.12,頁62-69,故宮出版《三希堂茶話》。
  17.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民91.06初版,200頁,國立故宮博物院。
  18. 從考古出土飲器論唐代的飲茶文化, 民80春季,《故宮學術季刊》8卷3期
  19. 宋代喫茶法與茶器之研究,民國85年, 《故宮叢刊甲種之39 》。
  20. 宋代兔毫盞及其周邊茶盞問題,民國89年3月,《故宮學術季刊》17卷3期。
  21. 清高宗盤山千尺雪茶舍初探,民國92年,《輔仁歷史學報》第十四期。

  22. 乾隆茶舍再探,民98.02,頁2-53,《茶與中國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p.s. 以上編號除15、21、22外,均為故宮出版。



另外,廖老師課堂中提到一本有關玻璃器物的書籍

書名:光凝秋水-清宮造辦處玻璃器(相關網址

是北京故宮於2005/8/31~2005/10/31在北京永壽宮所辦的展覽而出版的相關書籍(紫禁城出版社)。精選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康熙朝至宣統朝玻璃器共計187件。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9/26 茶席體驗相關事宜












一、當天上課至17:30,交流分享時間縮短為10分鐘,學員如仍有任何意見,歡迎以書面告知。

二、17:40~18:40自由用餐時間。
因為接下來為慢活茶席體驗,建議就近到故宮華表處對街(至善路)7-11、全家超商選用輕食;或至故宮晶華、府城晶華簡單用餐;再遠可至中影文化城附近的漢堡王。

三、18:40請全體學員於故宮正館一樓廣場東側花台集合(衍吟會在此處恭候大家,引導大家往報到處移動)

四、18:50於至善園出口處(大王椰子樹下)找貴榕小姐簽到

五、18:50~19:00請學員依A、B、C、D、E、F、G、H各分組依序由衍吟引導入園
循松風閣樓(茶席桌次:A、B、C、D)→
碧橋西(茶席桌次:E、F、G、H)→
蘭亭(僅供觀摩無法實際體驗)→
羲之書換鵝籠(茶席桌次:I)很快瀏覽園區一週後,依序按桌次入席。
分組及體驗桌次請參閱附檔

六、19:00~19:40第一席茶:
請依分組入席,並請完整享用5杯茶後,靜待茶主人提供茶食。期間茶主人會親自解說、示範每一個茶事流程

七、19:40~20:10欣賞演出

八、20:10~20:40第二席茶:分組及體驗桌次請參閱附檔

九、20:40~21:00賦歸


因為場地崎嶇,採低度照明,請學員效法古人秉燭夜遊,每人攜帶一只燈籠或蠟燭(附燭台,不要燙傷自己)等亮度不高的照明器具(若準備上不方便可用小型手電筒代替),全程陪伴自己、漫步園區。

又因為蚊蠅肆虐,請穿著透氣長袖衣衫,並提早、適量噴灑防蚊液(味道太重怕影響茶體驗)或配戴驅蚊器。可以攜帶相機、錄影設備(但請不要使用閃光燈,避免影響茶席氛圍)





世界博物館新浪潮 / 藝術、商業、設計交融的生活美學


出處:maurice-mgallery.blogspot.com(原文連結)
撰文:陳國政










博物館(Museum)的起源可追溯於建於西元前300年的「繆斯廟」(Mouseion),其為放置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戰伴隨而來的藝術珍品,也為博物館注入了高貴奢華的基因。隨後在歐洲長久的政經發展,產生了更多的貴族世家,而博物館進化成他們的「珍品收藏室」,展示其收藏的動植物標本、風俗人文資料、機械與美術品,而其中又以義大利梅第奇家族(Medici)最為著名,其家族的收藏室更為今日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的前身。

從貴族到大眾,「質」的轉變
而隨著政治的轉變,從威權到民主,歐洲的博物館也逐漸褪去高貴的外衣,逐漸成為社會大眾的公共財,不再為上流社會、菁英份子階層服務。而飄洋過海到美國的博物館,更發展為社會的機構,並且將博物館的類型作更多樣的推演,與美術、歷史類相差許多的科學類博物館也在此刻誕生,博物館逐漸進入百花齊放的狀態,但是博物館依舊被大眾認為具備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的社教機構。

自 1997年以來,全球掀起一股文化創意產業的熱潮,甚至不少國家更把博物館列為文化產業政策的一環,著實讓博物館成為國家新文化策略的重點,博物館所蘊藏的「文化」更是門絕佳生意,開始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與民間企業熱烈討論的新金礦。除此之外,大眾文化與精緻文化界線的日趨漸融,博物館觀眾除了從「貴族」轉換成「大眾」之外,連展覽的「物件」也開始產生「質」的轉變,從以往古老傳奇的工藝、充滿歷史人文的繪畫等,持續引入當下的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作品、或是經典摩托車廠的機車產品,一時之間博物館似乎成了現代用品賣場,呈現更複雜的場域精神,也是極為值得玩味的發展。

更多元面貌的「博物館美學」
在當今跨文化的混生世代裡,藝術與商業、設計三者早已產生了許多耳熟能詳的進展現象,而博物館也揮別以往單一面向的研究教育機構,進化成「文化經濟複合體」,以融合多種風格,如「精緻」、「常民」、「奢華」、「前衛」、「消費」等,瀰漫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博物館美學」,以更多元的文化面貌,提供餐飲、商品與活動等多種創新概念服務,將改變社會大眾文化休閒形態,更將激盪與多新類型的生活美學模式。




博物館旅行5大新方向

地標博物館朝聖之旅
博物館建築已成為國家地域性的地標,在法蘭克蓋瑞、安藤忠雄、貝聿銘、SANAA、Herzog & de Meuron、札拉哈蒂等知名建築師與團隊的競爭設計之下,博物館建築逐漸取代館內典藏的物件的目光焦點,讓建築體本身便為博物館巨大的典藏品,也開創了「地標博物館」族群,讓我們可以依著觀光地圖,尋找「必殺一景」的博物館。

全球連鎖加盟分店化
胎死腹中的台中古根漢計畫,曾經讓台灣藝文圈爭論不休與無限想像,從這個計畫,便可窺知博物館也順應全球化,也開始了全球連鎖加盟、地方分館化的新營運模式,而古根漢博物館是開創這種商業模式先鋒,目前已經在紐約、拉斯維加斯、威尼斯、畢爾包、柏林開設分館。而前些時日,羅浮宮也推出「阿布達比羅浮宮」分館計畫,預見分館風潮逐漸加溫。

永無止盡之超級特展
由多方勢力炒作舉辦的「超級特展」,似乎有越演越烈的趨勢。當下博物館展覽已不再是單純的異國跨館「物件」展覽,更是揉合了媒體宣傳、專家導覽、跨國交流、商業贊助等多面向策劃,讓「展覽」本身充滿了話題性、商業性與大量票房流動,這類的「超級特展」彷彿是新式樣博物館嘉年華會。

教育娛樂化的實驗場
國立故宮博物院跨界拍攝電影「經過」,法國羅浮宮協助「達文西密碼」的拍攝,博物館似乎拋棄展覽、物件與出版物,以多媒體為介面,企圖與社會大眾產生更多的互動,擺脫嚴肅學術研究、刻板單調教育的傳統媒介,以更具娛樂性、聲光效果的影像,作為博物館美學精神傳遞的可能。

文化Shopping新場域
上博物館血拼?不要懷疑,這是最佳體驗博物館美學的途徑。當下博物館早已深知文化消費的無窮市場,紛紛頂著博物館光環,邀請知名創意、設計大師,以博物館建築、商標、典藏品為出發,設計出一件件別出新意的文化商品,又或是以博物館品味為導向,精挑嚴選全球設計良品,促使這些商品向社會大眾散發提升生活美學的氣息。


原文刊登於〈世界博物館新浪潮〉,《La Vie 漂亮》,第36期,2007。


Museum is Good Business 為博物館栽培搖錢樹 - 台灣博物館文化商品發展與未來


出處:maurice-mgallery.blogspot.com(原文連結)
撰文:陳國政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國際間形成一股經濟潮流,成為當代全球經濟新顯學,而博物館被列為文化創意產業之一環,被社會大眾寄予厚望,一方面希冀其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應,另一方面,則期待能扮演傳達地域文化形象之重責大任。然因文化產業常須以文化商品作為承載體,博物館其特殊文化商品就成為國家或地方形象傳達的重要關鍵。

博物館文化商品琳瑯滿目,一般而言,可據其來源區分為:「典藏複製品」、「出版品」、「衍生紀念品」和「精選商品」四類。第一類「典藏複製品」乃為博物館的精神商品,為承載博物館特殊意義及形象的主要商品,如國立故宮博物院便有陶瓷品、青銅器與複製畫。理想的複製商品必須包含四項內容:一是告知其產品的歷史背景;二是要對其產品規格、尺寸及原件與複製品的差異、或是館藏編號作出說明;三是指出博物館與藏品之間的緣由;四是說明如何照顧和維護產品本身。

第二類的「出版品」則大都旨在宣傳博物館之展示理念、研究成果的展現,具有強烈的教育意涵及目的,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出版之「博物館學季刊」。但當下的出版品已不再是單純的平面書籍印刷,為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已發展出多媒體的互動性光碟,還有博物館展覽活動的解說導覽手冊及展覽主題專書等。

第三類的「衍生紀念品」則為博物館最大宗者,其多為博物館典藏或展示品所衍生而成,此種文化商品往往可具獨特創意性,足以擺脫典藏複製品的單調刻板印象,成為因應生活美學、流行風潮而設計的時髦博物館紀念品,最受消費者的青睞。其原因無它,一方面是具生活實用性,如文具、飾品、衣服、配件等,再者因商品單價較低,能為一般人所接受,不像典藏複製品般的價格高昂。而衍生紀念品當中又可分為兩類,有因應博物館典藏品所衍生出的文化商品,或者是與藝術家合作,以博物館形象、建築物、博物館視覺系統(CIS)開發出的商品;此類商品通常為博物館重要的形象商品之一;另外一種是在特展期間特別量身開發的文化創意商品,但其較具有銷售的時效性。

由於近年來博物館發展日趨多元,且「新博物館學」影響了博物館原有的設館思維,因此某些博物館在其文化商品設定上,有著不同的創見。館方除卻上述三種文化商品之外,亦引進與該博物館主體並沒有直接關聯性的文化商品。但在此情況下,館方仍會秉持博物館設館的精神,慎選相關衍生概念之商品,此為第四種文化商品-「精選商品」。此類商品之引進可能有許多原因:首先是博物館本身便以某種產業推廣保存立意設館,如鶯歌陶瓷博物館;或是博物館與社區關係的互動,希望回饋給社區或特定族群,所引進商品以手工藝品居多,如當下正極力推動的地方文化館便是。除此之外,因為博物館的種種問題與限制,館方在開發自身商品上有著不少的阻力,才會藉由市面上已有的優質文化商品,納入館方賣店銷售商品的行列。

但是台灣博物館大多是公營單位,不論主管機關是中央還是地方,皆定位為非營利的社教機構,因此相關的人員編制、組織章程、營運法規等規劃設定,對於博物館賣店經營與文化商品開發等層面,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首先人員編制上很難引進專業的產品設計開發人材,造成商品大多需委外設計開發,導致商品彼此間的品質落差;另外,礙於非營利機構的限制,在賣店的開設經營,也需要委外經營,如同商品開發一樣,有著不可預期的評價與反應。而私人博物館雖在商品開發上較具有彈性,但是相對地在資源不充足,以及參觀(購買)人數上的弱勢,也造成商品開發的不易。

時至今日,全球博物館已進入全新運籌的時代,從一個傳統的精英文化場域演變為全民教育的休閒文化場域,意謂博物館的參觀族群也正在位移當中。另在當下社會文化消費與生活時尚個人化的影響之下,博物館其特有的文化商品,也逐漸被市場所重視,這也顯示出博物館經營行銷更為重要。而台灣博物館正面臨法人化的可能性之際,在將來獨立營運、自籌經費的雙重壓力之下,畢竟這些文化商品的實質營收及無形宣傳,都將為博物館營運帶來不可忽視的效益。

本篇文章發表於<設計雜誌>,第122期,2005。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留言板










大家有任何其他的意見或是疑問
都可集中在此篇回應
或是平時有任何跟文創相關的心得、推薦的網站
想跟在此Blog跟大家分享
都可以寄信給助教代為發表
謝謝~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產品創新思考方法研習班


出處:mic.iii.org.tw

法國名作家伏爾泰認為,創造力獨特之處在於明智而審慎的模仿,人類的創造力是一種天賦,而創造力是創意的來源,創意的發想是可以經由後天訓練而得,但是創意必須經過良好的思考依據訓練歷程,才能在發想過程中發展出可控制性的創意。
企業為達永續經營目的而進行的創新產品研發,必須建構在一套完善的新產品開發架構與機制之上,於企業內部規劃積極正面的創意發展環境以帶動員工的參與,使新產品創意來自於系統化運作流程之必然結果,使得所產生的創意是具可控制性且可被執行的。新產品創意是項持續的進化過程,掌握經濟環境變動之系統化創意發展,才能適時開發具劃時代競爭力的創新產品。
資策會MIC為企業設計系統化新產品創新開發課程,協助企業運用產品創新思考方法進行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從未來的情境剖析蒐尋創新機會點,帶領學員綜觀創造力理論,學習如何突破心智枷鎖思索產品之創意,說明各項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的基本技法,協助您快速成為具創意思考能力之傑出創意人才。

2009「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式視覺設計師的精彩講座,免費報名中


出處:www.frostyplace.com

2009 年,兩個重要運動賽事在台灣舉辦,一南一北,卻都是台灣的第一次,也都是台灣人的驕傲!然而,重大的國際賽事活動除了完備的設備規劃外,全世界都在看的開、閉幕式更是最吸引人的部分,面對國際級的開幕式設計,如何展現主辦國的在地文化與特色,以及全球性的識別觀點,全方位的計劃成為設計師最大的挑戰,同時,在活動完整落幕後,這些設計過程也成為設計師最寶貴的經驗。

盛大的開幕式,幕後的工作人員不計其數的多,視覺設計的完不完美在展演的那一刻揭曉,眾所矚目!接受如此具挑戰性的工作所需要的不只是專注力,還需要更多的耐力!2009 高雄世界運動會的開幕式完美呈現,在幕後絞盡腦汁的視覺設計師 - 李明道先生,將在 9 月 25 日下午受邀演講,把歷時 10 個月的耐力賽過程與大眾分享,除了規劃、設計 2009 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盛會的幕後秘辛及過程非常吸引人之外,還有更多其他難得的經驗談,講座中都將一一揭曉,把面對國際的眼光分享給各位,歡迎各位踴躍參加!

活動報名相關資訊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Facebook

Facebook為此次課程學員平時交流聯絡的平台
已經有帳號的學員們
記得加"故宮"為好友(blog右邊有連結)
加入後可在上面自我介紹一下
以免大家不知道彼此是誰
還沒有帳號的學員
也趁機申請一個來嘗試看看吧~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宗旨

為推動「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園區」籌設計畫,本院將甄選博物館周邊商品廠商等相關文創產業之研發設計團隊,規劃美學感知、文化創意、故宮文物及其數位加值應用等研習活動及互動課程,提供故宮資源及教育訓練的平台,期望藉此提升博物館相關產業的品質與內涵,並建立故宮與各產業之間的合作及行銷模式。